爱游戏官网入口

魅力“国服”成时尚

来源:爱游戏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10 10:57:16

  • 产品概述

  “也许未来会出现一种代表中国的服装,但国服不会确定是原有的某一类型(比如汉服、唐装、中山装等),而应当是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后改良的一种新的现代服装。”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服饰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五四服这些服装都带着浓厚的中国色彩,也经常被人们视为“国服”。

  近年来,伴随着复兴民间传统文化的热潮,服装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自然也成为人类关注的对象,服装展览、文化活动、创办社团,都为传统服饰的传承发展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汉服的款式、材料、花色缤纷多样,不是单指一种衣服,古人在农忙时节和做家务时也会穿窄袖的衣服。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讲究服饰礼仪的民族。中国又称“华夏”,这一名称的由来就与汉服有关。

  《左传》曰:“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汉服飘逸华美,自然圆润,灵动大度,符合东方人与生俱来的体形和审美观。在里搜索“汉服”,能够找到“汉服吧”“汉服商家吧”“汉服制作研习吧”等,各个省几乎也有自己的汉服吧,为“同袍”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在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一群执著的汉服追随者。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渊汉服社成立,致力于汉服的复兴和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中国传媒大学的子衿汉服社秉承“以民间传统文化为骨,以服饰文化为翼”的理念,在推广民族服饰的同时,也为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同学提供了一个活动平台。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的杜畅和三名同学共同创立了华章汉服社。在社团成立之初,也遭到了一些人的不理解。

  首先,多数人感觉宽袍大袖的汉服在生活中不方便,杜畅认为根本不应有此担忧,因为汉服的款式、材料、花色缤纷多样,不是单指一种衣服,古人在农忙时节和做家务时也会穿窄袖的衣服。

  其次,杜畅觉得自身创立社团就为了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和一些人认为汉服代表大民族主义绝对没关系。而中国传媒大学子衿汉服社社长辞寒的苦恼在于有人把他们当成不务正业或者韩服、和服之类。对此,她觉得“人不知而不愠”,不要太纠结就好,“因为我们的存在,认识汉服的人慢慢地多了,这就是价值所在。”

  很多会员最初加入社团,都只是出于对汉服的好奇,因此所有的汉服社都会向新会员介绍汉服的定义、历史、形制、礼仪等,也会举办各类活动让其深入理解汉服文化内涵。服装多是会员自己购买,合乎形制即可,但杜绝影楼影视装等。子衿汉服社和一些做汉服的前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学期都会带着会员集体买布,挑选适合自己的款式,然后请裁缝量身定做汉服。

  文渊汉服社的活动丰富,包括“动手”系列活动(一起做发饰、簪子,研究发型、妆容,制作汉服等),“才艺”系列活动(汉舞、汉乐、书法、品茗、诵读经典等),“拍照”系列活动(汉服定妆照、汉服主题摄影、穿汉服在名胜古迹留影等),“传统节庆”系列活动(春祭祀,秋射礼,传统节日活动、汉服成人礼冠礼、笈礼等)。曾举办过“风袭汉香”系列射礼、笄礼展示,传统节日重阳节登高活动,“翰墨飘香琴韵传风”古筝古琴书法欣赏,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等。

  汉服社对各种传统节日都十分重视。比如上海大学重华汉服社会在端午节制作香囊,在中秋节拜月,在重阳节到敬老院表演节目,在七夕节表演自创的短剧,在冬至祭祀等,有时学校也会邀请社团表演汉舞和展示汉礼。

  华章汉服社有茶话会、成人礼、汉民族舞蹈与音乐的专场活动,与北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合办民俗文化节、中秋赏月活动等。子衿汉服社的精品活动为复原华夏重阳节习俗为主题的活动,包括饮菊花酒、菊花茶,插茱萸,放纸鸢,猜字谜等。清明在即,社员们正准备着汉服到玉渊潭公园赏樱花。

  “我不是汉族,但是汉服也不单是汉族的服饰,它代表着不同朝代的变化与历史。”

  “衣食住行”衣字当先,可见服饰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服装,我们也可以从中窥见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从穿汉服上课的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老师叶茂,整个大学坚持穿汉服的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秦亚文,到只要不下雨就每天都穿汉服上课、吃饭、自习、逛街、游玩的中南民族大学的女生李琦媒体不断爆出这样的新闻,也让我们看到汉服不仅出现在表演中,而且已经融入一些人的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的渠水秀与汉服结缘是在2011年5月,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南京“同袍”过端午节的报道。而第一次穿上汉服是在同年8月,那是她在四川汉服商家“重回汉唐”定做的衣服。

  她在重大传统节日时会穿着盛装礼服,平日也时常穿汉服日常装,或和时装混搭。父母的反对和行人的围观有时让她苦恼,但她会耐心沟通,这些都不会妨碍她对汉服的热爱。因为她认为汉服是寄托汉民族信仰的承载物,是和祖先一脉相承的传统,自己有继承这个传统的义务,而且汉服外观非常美丽,毫不亚于西式的时装。

  关于自己和汉服的故事,渠水秀最骄傲的就是她和文渊汉服社在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上举办的汉服和汉婚展示,包括展示形制的汉服、周制婚礼和唐制婚礼的复原、汉服及和服的辨析等,引来无数同学和路人争相观看、拍照。

  她同年5月提出想法,7月份就泡图书馆疯狂地查阅资料、考据,9月张罗借衣服器具、排练修改。排练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不得不把之前的构思全盘否定,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表演只有几个小时,但此前几个月的辛苦,和那一天相比,实在无法相提并论。”渠水秀说。

  中国传媒大学的覃榕也很热衷汉服文化,从开始连怎么穿汉服都不知道,到在上巳节和同伴们一起穿水袖晋襦表演舞蹈《佳人曲》,汉服让她找到了一种归属感。

  她喜欢穿汉服出去旅游,曾经去公园外拍,路人还以为她是剧组拍戏的,遇到不理解,她会不厌其烦地解释。覃榕认为,穿上汉服不单是去展示衣服的美丽,也是“我是中国人”的身份证明。“我不是汉族,但是汉服也不单是汉族的服饰,它代表着不同朝代的变化与历史。”

  曹懿蓉是重华汉服社的创始人。她从小就对传统文化十分感兴趣,初二时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上海夜未央汉服社的报道,后来成为该社年龄最小的会员。“文化复兴、服饰先行”是重华汉服社一直坚持的理念。曹懿蓉认为并不是穿了汉服就能懂国学,汉服应该作为汉文化的媒介。因为服饰是最直观的、让人能记忆住的文化载体,是传承民俗和传统文化的“敲门砖”。

  “推广汉服是我终生的事情。”曹懿蓉说。重华汉服社经常有人会穿着汉服去听课、考试,或者穿上汉服去相关课程演讲PPT。社员们也常着汉服去出游。曹懿蓉穿汉服去贵州、福建旅游时,当地人会用奇怪的眼神看她。而在杭州旅游时,一些白领和年轻家长惊喜地叫道:“看,汉服。”这让她很欣慰。

  不同时期的服装,与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工艺、国家政策都有密切关系。华夏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大到国家祭祀、礼乐,这些先民崇尚的东西对服装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小到家庭教育、长幼之序,举手投足间都可以通过服装表现出来。

  “汉服对我来说就是自己的民族服饰,是重大节庆、重要场合应该穿着的服饰。”文渊汉服社社长蒋莉薇说,“我们之所以是华夏民族、龙的传人,是因为我们传承了祖先的服饰和礼仪文明。而要传承传统文化,不仅是诗书经典,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都要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服饰、礼仪、文明都应如此。”

  从中国的服装发展来看,很大一个特点就在于不断地融合。杜畅欣赏汉服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并不排斥少数民族的服装,也不盲目让其他民族的服装同化,而是不断地吸收与融合。辞寒希望大家把汉服当成一件衣服就好,穿了的人不要觉得高人一等,不穿的也不要把它看作奇装异服。她认为复兴汉服,就是让它回归到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而不是把它看得神乎其神,那样就误入歧路了。

  “旧”服饰掀起的复古风潮,也让慢慢的变多人认识了这些服饰,并吸引一部分人开始去探究服饰背后的风俗和文化。

  春天到来,百花烂漫,武汉大学的樱花园又迎来了大批游客。而在2009年,一对母女穿着日本和服赏樱拍照遭到了周围游客的声讨。究其原因,武大的樱花种植和日本侵华相关,由此激发了人们的反感情绪。我们不讨论此事的是非,但由此可以看出服装不仅是一块布料,更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符号,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场合下,人们有着不同的解读。

  每年六七月,毕业照就成了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除了必不可少的学士服,一些学生也会身着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五四服等留影。

  2009年浙江理工大学05服装设计与工程2班的同学留下了汉服毕业照,2013年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92班女生身着旗袍、男生着中山装在校园内拍摄毕业合影照,广州大学历史系学生留下了“五四装”合影在青年人求新求异的今天,选择传统服装拍毕业照大都只是出于对服装外表的喜爱,很少有出于对该服装文化内涵的理解。当然,“旧”服饰掀起的复古风潮,也让越来越多人认识了这些服饰,并吸引一部分人开始去探究服饰背后的风俗和文化。

  其实,传统和时尚并不是对立的,如何让传统服装在现代焕发光彩才是我们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更应该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服装在几千年的发展当中,并没有排斥其他服饰,既坚持了自己本身的特点,又吸收融合了其他服饰的优点,使自己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如今各种改良版的汉服、唐装、中山装随处可见,并深受大家的喜爱。

  2012年6月,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穿上了应届毕业生李佳佩设计的新版学士服,该款学士服加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服装的元素,中山领、长袖口既有中国特色,又不失现代时尚,拟向全国其他高校推广。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系老师楚燕认为,服装是不断变化的,把传统元素加入现代服装是很好的尝试,现在很多服装设计师也在朝这个方向探索。因为随着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艺出现,服装的面料、色彩、图案都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将传统服饰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但是由于设计师水平参差不齐,如果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设计出的服装就可能不符合章法,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利的。

  中国经过朝代更替,加上民族众多,服饰多种多样,很难找到一种统一的服装。“也许未来会出现一种代表中国的服装,但国服不会确定是原有的某一类型(比如汉服、唐装、中山装等),而应当是加入中国传统元素后改良的一种新的现代服装。”楚燕说,她认为设计师们需要对传统文化有真正的理解并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才能让文化体现在服装上。而服装的这种“改良”也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世界是丰富的,文化是多元的。我们正真看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学说汉语、写汉字,热衷于穿着汉服、唐装、旗袍等带有明显中国元素的服装。而中国人到国外旅游时也常常入乡随俗,比如到日本穿和服、在印度穿纱丽留影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服装作为各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体验。

...

分享到